Tag Archives: 國際政經分析

網上文章轉載:美國霸權還能維持多久?

美國霸權還能維持多久? 按:美國從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雄霸天下,已達六十多年,除了上世紀50年代初與中國打韓戰,與志願軍在朝鮮半島交鋒,打了自開國以來第一場沒有勝利的戰爭之外,可以說在軍事、金融、文化上幾乎戰無不勝,即使2008年的金融海嘯,亦似乎沒有動搖太多美國的根基,因為美國跟著狂發美元和美債解決問題——美利堅合衆國仍然無往不利、無堅不摧。美國霸權還能維持多久?請聽聽專家的意見: 軍事 軍事上,美國確實獨霸全球。它的軍事開支超世界所有國家的總和。這種軍事優勢短期內是不可改變的。但時間在中國一邊。為什麼呢?我舉英國的例子。二戰結束時,英國大概擁有幾十艘航母,但現在英國只有多少?只有一艘!現在除了美國有十艘以上,印度有兩艘,全球擁有航母的國家都只有一艘。法國,俄羅斯都是。原因就在於經濟上承受不起。 所以你別看美國現在這麼多,如果解決不了經濟問題,它很快就如同當年的英國。軍事技術發展得非常非常快,這 一代產品出來了,上一代產品就沒用了。中國只要經濟好,坐等美國往下淘汰、減少就是了。就和當年的英國一樣。中國不急。十年、二十年以後再看。最近美國已經宣佈未來五年到十年將減少軍事開支一萬億美元。軍事就靠經濟實力,沒有經濟哪來軍事?美國現在有十多艘航空母艦,三十年後可能就屬於淘汰產品。如果沒有經濟實力造新艦的時候,它就會成為當年的英國。所以對軍事問題我是這麼看。 美元經濟 有了話語權,美國的模式就是世界唯一的模式,美國的制度就是世界上最好的制度。再有問題,也不會被從根本上質疑和否定。但中國的成功崛起卻打破了這種 唯一性,並成為眾多發展中國家研究和效仿的對象。政治就怕有可替代性,一旦美國沒有了話語權,它的霸權時代也就終結。隨之而來的,美國也將喪失美元的國際貨幣地位。外債已經累積到13萬億並繼續向上累積的美國崩潰則是必然的結局。希臘、冰島、甚至葉利欽時代的俄羅斯就是美國的命運。 美國借貸消費拉動增長的模式已經不可持續,但仍然沒有找到有效的解決辦法。奧巴馬2008年第一次競選總統的時候,美國債務高達10萬億美元,他許諾第一個任期減少一半,縮減為5萬億美元。結果卻是增加到15萬億!第二任期剛剛過去一年就又飛升至17萬億!超過GDP的總量。這樣的速度,美國經濟全面崩潰恐怕為時不遠。 文化 西方正面臨著全面的、迫在眉睫的種族和文明危機。 2011年,美國歷史上第一次非白人出生人數超過傳統來自歐美的白人。根據美國人口調查局預測,非拉美裔的白人比例2050年將降至46%。這也是為甚麼美國學者享廷頓(Huntington)在《我們是誰?(WhoAre We?)­­­­­》一書中,憂心忡忡的論述了大量移民湧入、白人低出生率所導致的美國國家特性所受到的種種挑戰,並認為美國已面臨何去何從的嚴重關頭,若不大力捍衛和發揚盎格魯——新教文化這一根本特性,國家就會有分化、衰落的危險。 在歐洲,由於二戰後對維持高福利制度的需要,引進了大量的移民,特別是穆斯林移民,這些移民使得歐洲今天也面臨了和美國類似的挑戰:伊斯蘭社會的迅速 擴大。穆斯林一方面極難被西方價值觀所同化,另一方面穆斯林的人口出生率極高。週五到清真寺參加主麻聚禮拜的穆斯林人數已遠遠超過了星期天到教堂參加禱告儀式的基督教徒人數。目前在英國存在著1,689座清真寺,與1,700座國教徒教堂幾乎分庭抗禮。 按照目前發展的速度,39年後法國將成為一個伊斯蘭共和國(法國最大的港口城市——馬賽現在實際上已經穆斯林化了)。而在荷蘭,50%的新生嬰兒來自穆斯林家庭。十五年後,一半荷蘭人口將是穆斯林。在比利時,25%的人口已經是穆斯林,50%的新生嬰兒來自穆斯林家庭。在德國,聯邦統計辦公室說,到2050年,德國將成為一個伊斯蘭國家。可以說歐洲大陸難逃伊斯蘭化的命運。如果歐洲伊斯蘭化了,西方文明演變成伊斯蘭文明,西方的民主還有存身之處嗎? 西方的這種危機,早就引起不少學者的警醒。美國學者 Mark Steyn 在其《孤單的美國(America Alone)》一書中(此書很快在加拿大被禁),作出了一個驚人的推論:西方文明即將毀滅!他認為,人口問題、福利、民主制度是造成西方文明毀滅的關鍵(類似觀點的書籍汗牛充棟。如:TheDeath of the West、The West’s Last Chance、We are Doomed)。想到今天西方文明所面臨的來自穆斯林人口的挑戰,我們不禁感慨:人是傳承文明的唯一載體,有了人,才有一切。沒有了西方文明傳承主流的白人,西方文明就甚麼也沒有了。 正是對未來的自信,中國根本不把美國的挑釁當作心腹之患,美國的各種「動作」不過是最後拖延其走向衰落的最後掙扎罷了,已缺乏真正的力量。或許最少十年、最多二十年,美國就要尋求和中國結盟,以共同對抗它所謂的伊斯蘭威脅。 後記:旅法學者宋魯鄭曾在觀察者網發表評論,本文收集了宋在不同文章和場合關於美國的見解,旁及歐洲,其識見遠非香港井裡的國際時事評論員可比。

Posted in 國際政經分析 | Tagged | Leave a comment

黑色聖誕節的慘痛記憶

黑色聖誕節的慘痛記憶 朱家健 清華大學中國法律研究生 昨天是12月25日聖誕節,但原來在72年前的12月25日,是二次世界大戰香港淪陷的序幕,史上稱為「黑色聖誕節」。 二次世界大戰日寇不宣而戰,對亞洲各鄰國展開大規模侵略,日本「皇軍」四處屠殺軍民,包括無數手無寸鐵的婦孺,姦淫擄掠,慘絕人寰。日寇侵略軍所到之處屍橫遍野,較為人熟悉的包括南京大屠殺,日寇屠城,三十萬平民送命;日寇七三一部隊在中國設立活體實驗室進行「細菌戰」,即強行把中國平民囚禁並進行活體實驗和手術,並把致命病源體如鼠疫病毒強行注入活人體內,拿中國人的性命作樂並肆意殺害,我等有血性的炎黃子孫均不會忘記此段史實。 1941年12月日寇多路進攻,香港於短短十八天內失守,日寇在月中突破葵涌醉酒灣防線,當年英國殖民政府棄守香港,只有由葡萄牙、加拿大、北歐及部分英籍義勇軍組成的雜牌軍退守港島頑強力戰到最後一刻。該年的平安夜並不平安,日寇從魔鬼山炮台以大炮狂轟港島,並乘夜突擊,其中守軍在赤柱拚死抵抗,全軍覆沒,當年的港督楊慕琦宣佈無條件投降,他亦同時成為階下囚被送往同已淪陷的內地,香港開始了三年零八個月淪陷的慘痛歲月。日寇將領、甲級戰犯酒井隆等騎馬進城並大肆殺人搶掠,強徵慰安婦,屠殺平民和戰俘,犯下人道罪行。淪陷期間,東江縱隊游擊隊港九獨立大隊多次進行營救同胞、暗殺日寇等,捨己抗日寇的英雄事跡廣泛為我們認識。 日寇戰敗後,香港重光,日寇的獸行陸續曝光,刺痛每個中國人的心,每年的七七盧溝橋事變紀念日、九一八紀念日等,勾起中國人的悲痛回憶,回想我們先輩的慘痛經歷,我們就像傷口仍在淌血。每有日本官員拜祭供奉戰犯的靖國神社,猶如向中國人的傷口灑鹽。日本多次篡改教科書,藉以美化侵略鄰國的臭史,未能認清史實是不負責任,這懦夫的行為令人髮指。日本設立國家安全委員會、多次嘗試修改憲法以圖擴軍,並挑釁和非法扣留我國漁民和船隻的狂妄,是軍國主義復辟的跡象,我們中國人必須提高警惕。 日本多次派出飛機和船隻犯境,侵入我國釣魚島及附近海域,嚴重侵犯我國主權及領土,我國外交部多次嚴正交涉並警告日本;日揆亦作出挑釁和侵犯性的言論,也被我國即時痛斥。 日本的各種小動作勾起了鄰國於二次世界大戰被侵略的傷痛,我們中國人強烈譴責日本未有正視史實,嚴正要求日本對當年日寇侵華暴行道歉,並承諾永遠放棄復辟軍國主義的歹念。黑色聖誕節意義重大,也勾起了我們對當年日寇侵略的慘痛記憶。

Posted in 國民教育系列, 國際政經分析 | Tagged , | 1 Comment

黑色聖誕

Posted in 國民教育系列, 國際政經分析 | Tagged , | Leave a comment

誰會撩起戰火?

誰會撩起戰火? 吳四海 如果閣下有留意世界新聞,沒有人會懷疑中東地區是戰爭的火藥庫,因為由年初起,那裏有很多革命和動亂,由利比亞、 埃及、 黎巴嫩、 敍利亞、 以色列、 甚至乎伊朗都發生了不同情況和不同起因的小至中型內戰衝突和自殺式襲擊,但是,近一、兩個月,中東的局勢轉趨平靜,只有零星的戰火,原因? 美國在區內影響力不夠; 中東盟友疏離美國並認定了中東的革命是美國挑起和制造的;由美國控制的伊拉克仍是管不住;歐洲諸國亦不想介入中東;中俄兩國在該地區更有影響力。 而最主要原因就是 : 由美國幕後煽動的日本已在東海造成麻煩,美國已不是昔日的超強國家,才迫於無奈減小在中東地區制造麻煩。 現時的美國仍可説是國窮民富,是一個靠舉債渡日和大量印美鈔的大國,一闊三大呀! 當到了國窮民也窮之時,她就會自動被消失。 美國是靠戰爭和分裂其他國家而壯大的,是一個攻利現實主義的國家,靠強大的軍事力量和盟友外交來支配其他國家。 這些年來,歐洲很多國家陷入了財困,自顧不暇,那會聽命於美國; 非洲是燙手山芋而又無利可圖; 中南美洲在一些問題上已與美國鬧意見,口和心不順; 東南亞國家在美國看來還是可以差使和利用的,未足為患。 唯一影響她的大國地位就是中俄,美國為何指向中國而沒有給俄羅斯麻煩呢? 除了因為總統普京夠強硬之外,就是她找不到更好的藉口去干涉俄羅斯。 中美建交之後,美國在政治和經濟上從中國取得好處,互惠互利,可是,這廿多年來,中國由窮小子變成了美國的最大債權國,美國的形像由世界警察變成了一些國家口中說的流氓無賴,滿不是味兒! 美國對中國敵視是有跡可窺的,由商貿、宗教、人權、西藏、新疆以至近年的釣魚島主權爭議,出盡方法,而手法就由聯合其他國家圍堵、向意識形態不同國家招手、甚至乎赤賻上陣,與日本南韓澳洲在週邊軍演,在中國剛宣佈的防空識別區派遣B-52戰機飛翔,和近日用巡洋艦緊跟我國的遼寧艦戰鬦群,由此可見。 你要知道,當年美蘇交惡熾烈之時,美國人民普遍仇視蘇聯的政府和人民,新聞媒體會敵視蘇聯,而荷李活大片會輕蔑和醜化蘇聯。 有朝一日,如果你看見美國民間轉向,大家就要小心了! 日本是二戰的戰敗國,但從沒有汲取教訓,亦沒有承認戰敗。 中日建交後,日本人自以為有協助中國重建經濟就當是扯平,日本妄想擺脫過往形像,又想在聯合國出任常任理事國,與其他五常任國看齊,但她又經常將舊事重提和參拜靖國神社,刺激和損害了鄰國的正常關係。 原本已經擱置爭議的釣魚島變成了美國煽動日本挑戰中國的禍端,日本人以為實際管治就是擁有主權,由2010年9月日本海上保安廳“驅趕”詹其雄的閩晉漁號漁船,到2012年日本向“島主”買島鬧劇,越演越烈以至在外交上無所不用其極地全方位圍堵、 唱衰和抹黑中國,日本要自絕退路。 日本要算是小富國而人民亦富裕,日本人是偽善和喜歡隱瞞過去錯事和很不甘心認錯的民族,日本人簡單到對服務他的人不滿意,他都不會作聲,但事後一定會投訴,日本是有入侵他國包括中國在內的歷史。 你也要知道,近期日本的民調説有大比數的日本人視中國人不友善,甚至看作敵人。 美國和日本是最先設立防空識别區的國家,日本在1969年設立的幾乎涵蓋了大部份東海海域,而中國才在今年12月23日設立,美日忘記了自己在過去設立了防空識别區,亦間接將美日醜態曝露於世人,他們聯手合演反對中國設立的防空識别區,國際社會沒有理會已是對他們最大的羞辱了。 相信在往後的日子,美日還會繼續有小動作,美國在幕後指使,小日本就甘願做棋子! 中國要擺脫這兩個陷入泥沼的賊兄弟,一定要將防空識別區擴大至整個中國的沿海線,堅決表明捍衛領土決心,定出不能踰越的界綫,向國際社會嚴正立場和原則,對美柔軟一點,對日就要強硬應對,美曰是互通的,他們會識相的,此之所謂遠交近攻,而近日北韓的時局,二號人物張成澤被處決,美日會看成是中俄的麻煩,讓北韓自決自理吧,只要守著邊界不接收“脫北者”就好了,要是北韓發生動亂,都是為日本和南韓添加煩亂的。 台灣的領導人,如果你是為了中國好,請你現在就向美國提出洽購尖端的海上用攻擊防禦武器和越洲際導彈,這是測試出美國對你的態度,而你亦應該高調向國際申明釣魚島是台灣不可爭議的領土,你有這個氣魄和膽量嗎! 這段只是感受,與前文不相干 : 看官,請你不要動氣,看了之後,請你笑完就是了,因為這是一場沒有完的戲,如果你是相信輪迴,我只希望那些終日口喊要消滅中國的狗樣自稱中國人在來生可以到苦難的角度去做日本人,而那些永遠看美國是最好的人,我很想你仍然在富足中生活但要在那天災人禍的國度過活,你才可以知道甚麽才是人性!

Posted in 國際政經分析, 愛港力廣埸 | Tagged , | Leave a comment

與時並進

今天蝦餃如常上網瀏覽港聞與港評。最讓蝦餃觸目的消息,不是為報學校而“信錯教”的奇聞,而是十多年前,香港剛剛回歸不久,董建華經常語重心長地跟港人說,而當時給人笑話的四個字:與時並進。 十多年的時光很快就過去,原來頑石也可以點頭。當年經常用這四字取笑董建華的反對派,終於明瞭董建華的智慧。 早知如此,十年前他們在香港發動的那場政變,不是多此一舉? 討論之前,讓我們看看張文光的醒悟,如何看透與時並進。他的文章連接如下: http://news.sina.com.hk/news/20130925/-6-3074513/1.html 張文光及戴耀廷分別在不同場合提出與時並進,無非是為他們的議題促銷。如果細看他們的內容,都是相互照應。同一天,兩個反對派的人物提出相互照應的議題,一個是公開討論,一個是評論文章(當然是之前寫好),難道這是巧合? 如果相信巧合這事,明天諸位可以不用上班,買六合彩就可以了。 他們相互呼應,提出一個與時並進的概念,但與董建華的想法不一樣。董建華的與時並進,是希望港人收起高傲的心態,用與時並進的態度看中港關係及中國的發展成就。反對派的與時並進想法,是要修改《基本法》;當然就是要按照他們的願望來修改。 法為人用,人在變,法也要跟隨改變,否則仿若刻舟求劍。這是很多人都明白的道理。 《基本法》這起草于三十年前的法律文本,能否符合今天急促變化社會的需要?這樣的討論,不但在今天,就算在回歸當初已經有。今天香港出了那麼多的亂狀,就是因為當年修訂《基本法》的時候,沒法預料日後發生的種種狀況。 當年修訂《基本法》,最大考慮是讓港人有信心留下來,特別是那些當年認定是菁英的一群。所以有外國出生港人子女與國內出生港人子女的待遇差別,也是這樣,搞出一個什麼雙非問題。 任何的法,都是政治考量。當年考量的重點,肯定跟今天有差別。 今天反對派急於促銷的東東,是《基本法》有關選舉,特別是行政長官選舉過程的細節。《基本法》條文有那麼多,很多當時訂立的法規,今天我們都覺得有更改的需要。為什麼他們唯獨要針對一條?且一定要硬銷自己的想法,甚至出動到威脅手法:如有不從,玉石俱焚。 中國人是靠威嚇就可以就範?這些香港從少接受番書教育的所謂菁英,對中國人與中國文化究竟了解多少? 如果我們看一下近期盎格魯人的連串配合動作:英國的外相說會支援日後香港的普選工作,美國的總領事提出港人獨立傾向的“民意調查”。這些都是看似單獨,實則背後理念脈絡相互呼應的話題。說穿了,就是通過一個所謂公民自決,或者我們叫普選的過程,否定今天香港的現狀。這個現狀,就是香港是中國一部分的事實。 包裝是西方人的強項,所以我們看到有很多不同華麗的禮盒,但內裡的東西,都是一樣。西方霸權知道沒法顛覆中國這個強大對手,但在軟肋中搞點鬼主意,騷擾一下對手,對他們來說是易如反掌。看通這些道理,我們再看反對派那些與時並進的訴求吧。 回到戴耀廷的威嚇手法,他的包裝也真的非常與時並進,打出和平口號。甚至說過,會捆綁雙手坐在中環馬路中間,這就是他的和平含義。但他們坐在中環馬路中間,威脅人家跟從他們的想法,釋放出來的意識本身就是非常暴力。 他的暴力本質,並沒有因為新包裝而改變。這裏送他一句中文成語:新瓶舊酒。他形容自己的做法是香港良心,不跟從他的,當然就是沒良心了。香港七百萬人,平白給他罵作沒良心,他也真是暴力得可以了。 他有與時並進的包裝,但沒法改變華麗禮盒的內容:暴力,無論通過什麼包裝,永遠都是暴力。 讀番書的人,懂這些基本概念? 張文光的文章,表面是圍繞《基本法》至今在運行過程中出現的一些疏漏。但他的文章重點,還是回到戴耀廷的論調,就是《基本法》第 45 條,行政長官產生的過程。 兩人似乎對特區行政長官都非常感興趣,不約而同在這裏大做文章。但這兩人對當今的行政長官有過什麼尊重?戴耀廷只是最近才上報,回歸時候的表現我們沒法得知。但張文光肯定是十年前發動政變的其中一人。如果真的那麼看重行政長官這職位,覺得它那麼重要,要花費那麼多的精力去改善產生過程,為什麼今天不從簡單的行動中,貫徹對它的重視?兩人能否改變對今天行政長官的態度? 兩人都有教師的背景,這是一個非常與時並進的做法:言教不如身教,他們懂嗎? 之前蝦餃也看過不少要求修改《基本法》的討論文章,甚至提出《基本法 2.0》的概念。蝦餃基本上是同意對《基本法》作修改。任何憲法都不能一成不變,確實需要與時並進。否則人在變而法不變,守法若此,不亦惑乎? 但一個法律文本牽涉很多人,它的變更有很多的政治考量與利益較量,需要認真的討論與討價還價,絕對不是幼兒園玩泥沙,或通過某些人的暴力威嚇。 在提出變更現在文本之前,我們首先要問,這個文本,我們執行了多少? 如果諸位有留意蝦餃文章的人,相信明白我所指的是什麼。就是《基本法》的第二章,《中央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的關係》部分,最後一條,也是第 23 條。香港應自行立法“…….禁止外國的政治性組織或團體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政治活動,禁止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政治性組織或團體與外國的政治性組織或團體建立聯繫。” 那些反對派人士,如果真的要與時並進,要修訂一個更符合我們需求的《基本法》新版本,首先我們要做好自己的功課。如果連基本的義務都沒有履行,我們有什麼資格提出更改? 張文光,戴耀廷,你們有這個勇氣去與時並進嗎? 蝦餃 2013-09-25

Posted in 國際政經分析, 愛護香港守護中環, 攻民黨功績列表 | Tagged , , | 1 Comment

張翠容:國際干預

國際干預 撰文:張翠容 最近,因英國高調表態支援香港普選,弄得政界噪音再次四起,各人有不同解讀。無論英國如何支援,也不及美國可以大灑金錢。美國在港不僅支援本地組織,也視香港為訓練內地年輕人的基地。 「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這個組織早在香港明目張膽訓練這個、支援那個啦!一點也不稀奇。不過,一般大眾可能對這些組織還不是很清楚。我也是由於過去有機會到世界各地採訪,才慢慢對所謂「外國干預」有較清楚的認識。 美國有不少智庫和非政府組織,其實與官方有密切關係,除「自由之家」外,姑且在此介紹一下。 國際選舉制度基金會(IFES:International Foundation of Electoral Systems)、美國國際開發署(美發署:USAID- United States Agency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全國民主基金會(民基會:NED -National Endowment for Democracy)、全國民主研究所(民研所:NDI-National Democratic Institute)、國際共和研究所(共研所:IRI-International Republican Institute)等。 先說大家最熟知的民基會,它因被報道涉及於中亞和獨聯體一連串的顏色革命而聞名。八三年成立時列根總統親自為該會發表演說。而美國歷史學家兼國家檔案及紀錄行政室(NARA)主管 Allen Weinstein 博士更指民基會現在所做的,正是中情局二十五年前的工作。 由美國成立的國際選舉制度基金會(International Foundation of Electoral Systems),支援發展中國家選舉,名義上是一個非政府組織,但他們的資金來源有主要部分來自美國國務院、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和美國教育局。USAID 是美國政府一個部門,其工作也是針對世界各地的發展。 全國民主基金會(NED),美國歷史學家兼國家檔案及紀錄行政室主管 Allen Weinstein 一早指出,NED 其實分擔了中情局一些工作。而全國民主研究所(NDI)、國際共和研究所(IRI)等,又共同在民基會之下,集結資源,為相同的議程前進,這就是在外塑造美式民主體制,以助打開全球自由市場,服務國際資本。從中我們可以看到,美國的共和民主兩黨在外都肩負同一任務,內政可以不同,但外交政策卻大同小異。因此,上述大部分組織,雖自稱獨立,卻又有大部分資金來自美國政府或政黨,這可解釋到,為甚麼有國家對美國的所謂非政府組織如此敏感。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國際政經分析, 愛護香港守護中環, 攻民黨功績列表 | Tagged , , | Leave a comment

反對派政客為何「挺夏」?

反對派政客為何「挺夏」? 自從新任美國駐港總領事夏千福干預港事的消息為公眾知悉後,民情、輿論均普遍予以批評或譴責,認為夏千福的行為不符其外交官的身份,亦有違《維也納領事關係公約》和《中美領事條約》的相關規定。一國的使領館人員干涉駐在國、駐在地或任何別國的內政,不管有甚麼理由或說辭,總是不對的,也總是違背了國際關係「不干涉他國內政」的準則。 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宋哲警告夏千福不要干預港事,這符合香港利益,也符合香港主流民意。不料,有一些反對派政客跳出來公然「撐」夏千福。例如,工黨頭目李卓人說,夏千福是就其他國家有否遵守《國際人權公約》提出意見,做法「完全正常」。又例如,公民黨黨魁梁家傑指宋哲「不需要太緊張」云云。市民大概不明白,李卓人、梁家傑等人在成為立法會議員之時,均宣誓效忠香港和《基本法》,怎麼搖身一變就成了「挺夏」一族呢?他們不是香港人了嗎? 其實,不用大驚小怪,大多數市民均知道一些反對派政客早已給美國收買。鷹犬對主人親熱,馬前卒為「洋大人」說好話,此乃理所當然之事。梁家傑說,「我見唔到有政黨收美國錢」。此語倒是事實,因為美國及反對派政黨都非常聰明,他們之間的「買賣」交易都不是直接的「一個付錢、一個收錢」,那樣就落人話柄了。他們是用「曲線」方式做「買賣」的。根據「維基解密」的揭露,公民黨就收受「四人幫」之一的「金主」百萬元計的巨額「捐款」,李卓人的職工盟曾獲得美國國際勞工團結中心數十萬元的撥款,而該中心的經費則來自美國民主基金會的分配。總之,以這種「曲線」方式兜來繞去,真金白銀的終極來源,都離不開「美國」二字。梁家傑說「未見政黨收美國錢」,市民只能佩服他「臉皮夠厚」了。 姑勿論「直接」或「曲線」方式,某些反對派政黨被收買已是無可否認的事。法律上是否有責任,暫且不說,道德上則肯定成問題。既然一些反對派政黨拿了錢,「主、僕」關係也就成定局。一方面,要聽「洋大人」的指令,在政制發展問題上拋出難題和製造亂局;另一方面,「洋主子」遭人批判指摘時,做「奴才」的怎能不出來為「主子」說好話?為何幾名「挺夏」者都是反對派的政客、政棍?仔細想一想其中因由,也就不難明白「主、僕」關係的奧秘了。 夏千福干預港事,肯定不對。反對派政客跳出來公然為夏千福辯解,他們沆瀣一氣,乃是一丘之貉、狼狽為奸。市民一早就已經識穿他們的真面目了。 NED 高 層 為 美 前 情 報 高 官 ( 星 島 日 報 報 道 ) 一 直 資 助 香 港 部 分 團 體 的 美 國 組 織 ,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國際政經分析, 攻民黨功績列表, 生果黑金港奸所 | Tagged , , | Leave a comment

劉迺強:美借肥佬黎捐助民主黨

劉迺強:美借肥佬黎捐助民主黨 基本法委員會委員劉迺強和民主黨主席劉慧卿出席論壇時互揭黑幕。劉迺強批評美國干預香港內部事務,聲稱美方透過壹傳媒主席黎智英捐款資助民主黨。劉慧卿要求劉迺強拿出香港政黨收取美國資金的具體證據,又爆出至少兩項中方干預香港政事例證。 理大中國商業中心昨舉行「踏進八十年代 香港回歸與推行地方行政」論壇,期間就中方有否干預香港事務激辯。對於泛民指摘中央近年不斷干預香港政事,劉迺強認為「唔好怪晒一方面」,「美國的干預又如何講呢?」並聲言「民主黨收咗錢」,反問「肥佬黎畀啲錢唔係錢嚟o架?個啲係陰司紙嚟o架?」 劉慧卿反駁:「香港政黨拎乜美國人嘅錢,你自己拎啲證據出嚟喇?」她又爆料指中方自○三年七一大遊行後一反常態,「狂派人落嚟樣樣都干預」,包括力阻她參選立法會財務委員會主席選舉,又指稱中方曾介入自由黨黨魁田北俊就特權法查商交所風波的投票。 指佔中欠組織力 易出現鬧劇 劉迺強又在論壇上以六四事件來比喻「佔領中環」行為,認為會「歷史重演」。他形容六四與佔中「第一次係悲劇,第二次係鬧劇」,因為八十年代的群眾運動有論述和組織能力,相反「依家出來嘅人物」卻欠缺上述兩方面的能力,「太緊張上位」,「好容易出現鬧劇」。 對於部分泛民提出以公民聯署方式提名普選特首候選人,劉迺強直指公民聯署違反《基本法》,學民思潮建議由全港三百多萬選民組成的特首提名委員會,亦違反《基本法》第四十五條規定的「廣泛代表性」的特定意義。 另外,行政會議成員張志剛昨於電台表示,過往只有泛民一方走極端激進路線,現在另一邊亦這樣做,期望中間力量可走出來遏止極端。他又炮轟部分泛民議員在支持台獨的台灣報章刊登廣告要求撤換特首,質疑是否維護「一國兩制」,以及對香港有甚麼益處。 陳日棍認收黎賤英二千萬黑金 壹 傳 媒 主 席 黎 智 英 涉 捐 款 予 泛 民 政 黨 及 宗 教 界 人 士 , 獲 得 最 多 捐 款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國際政經分析, 生果黑金港奸所 | Tagged , | Leave a comment

香港為何衰落?

香港為何衰落? “誰來替香港做決策呢?是中國政府麼?並非!我們只要回想另一句承諾就明白了:“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中國政府除了在少數基本問題上保持發言權,以此體現主權之外,在大多數具體的政策問題上並不願插手香港內部事務。所以這就是香港特區政府的問題,它仍然是一個殖民地的代理人政府,上面卻沒有了宗主國。它無條件保留了英國人留下的施政綱領,卻沒有能力根據經濟形勢變動予以調整,就像一輛卸掉了方向盤的汽車。所以自然是磕磕碰碰,越走越艱難。” 忠言逆耳,港人可聽得進去? 網文:香港為何衰落? – 何新博客管理員 – 何新網易博客 香港的未來真是一片渺茫。要說香港為什麼會衰落,就要先說香港當初為什麼會崛起。 總結成功經驗這種事情,向來是一百個人有一百零一個解釋。不過我認為真正靠譜的就一個原因:香港是內地和西方經貿交流的中轉站。這個條件在二十世紀下半葉達到最優,使得香港一躍成為國際級的大都市,只不過這樣的好機會,之前之後都很難再找了。 首先,讓時光倒推回1840年。從英國最初割占香港,到朝鮮戰爭爆發,中間有一個多世紀的時間。這段時間裡的香港固然也有不錯的經濟發展,但遠沒有日後那麼搶眼。這是因為,當時的香港並沒有在中國經濟版圖中占據什麼不可替代的地位。當年的中國對西方市場幾乎完全開放,外國人員、資金、貨物,都可以暢行無阻的直接進入中國內地,那麼自然沒有必要繞行英國控制的香港,多費一重周折。香港在當時的地位更側重於軍港,而非商貿中心。 朝鮮戰爭爆發以後,年輕的新中國同西方世界的經濟聯系幾乎完全被切斷。不過,中國並沒有因此而感到特別不便,因為中國倒向了社會主義陣營。蘇聯人可以為中國提供經濟建設亟需的資金和技術。既然中國並不十分期待來自西方的經濟資源,那麼作為西方窗口的香港也就只有打醬油的份了。 轉機起於中蘇分裂。隨著中蘇關系的破裂,中國從蘇聯獲取資金和技術的渠道越來越狹小。而中國經濟建設、科技發展對外部資源的需求則一直有增無減。這種情況下,中國自然而然的轉向西方,尋求資源的替代來源。這種轉向的一個標志性事件,就是七十年代著名的“四三方案”,從西方引進全套工業生產設備,滿足經濟建設需求。這是自156個蘇聯援助項目之後,中國第二次大規模引進國外的工業技術和設備。以四三方案為代表,中國和西方經濟體系開始重建聯系。這種聯系由小到大,最終演變成全國性的對外開放。 順便說一句,當年直接主持四三方案的中央負責人,就是後來改革開放總設計師老人家。 然而,盡管中國大陸已經定下了對西方開放的基本政策方向,但在實際操作中,開放面臨重重問題。中國的辦事規則和西方的貿易規則互不熟悉,缺少熟悉兩邊狀況的中間人,還有中國在政策上、法律上對直接來自西方的人員、物資、資金也有種種限制。種種麻煩導致中國對西方經濟資源的需求始終難以得到充分滿足。而這正好構成了香港崛起的條件。香港人熟悉大陸,即使在中國和西方關系最為冷淡的五六十年代,中國內地和香港間也保持著相對穩定的人員、貿易往來。香港人也熟悉西方,畢竟是在英國統治下渡過了一個多世紀,他們對西方的法律、貿易規則等等都很熟悉。這個有利條件讓香港迅速獲得了中國內地同西方間經貿往來的中轉站地位。 除此以外,香港同時也還充當了中國大陸與台灣之間的聯系橋梁。從八十年代兩岸關系緩和算起,直到兩岸建立“大三通”之前,大陸與台灣間的人員物資往來,絕大多數都會選擇從香港轉道。 數量巨大的轉口貿易讓香港一舉成為亞洲地區首屈一指的交通樞紐和貿易中心。隨之建立起來的還有金融中心,這一點同樣得益與中國市場:來自西方世界的資金要流入中國大陸,同樣需要一個便捷的交易中心。相比之下,台北、新加坡、甚至於吉隆坡,也都想爭奪亞洲金融中心的位置而不得,本質上講就是它們背後缺乏一個足夠吸納大量資金的市場。在這個問題上,真正可以和香港一較長短的對手是東京,其背後自然是整個日本市場。 可是到了九十年代以後,尤其是香港回歸以後,這種有利地位卻開始日漸褪色了。很多香港人將此歸結為特區政府無能。這個理由不成立。我們後面還會提到,特區政府並不比港英政府更無能。真正的原因在於,中國內地和西方世界、以及台灣地區的聯系日漸緊密,直接的經貿往來越來越容易,那麼為什麼還要走香港繞道呢?香港作為貿易中轉站的地位從根本上講,來源於東西方直接交流的不暢。這是一個暫時現像而非永久問題,所以自然是過了這個村,就沒有這個店了。只不過這個暫時現像持續了一代人的時間,所以經常被這一代人視為天經地義的事情。對於更早的歷史,人總是健忘的。 當然,我們不是說香港只能在轉口貿易中心這一棵樹上吊死。只要尋找到新的金剛鑽,當然不擔心沒有新的瓷器活兒。用公司的轉型來打比方:同樣是做攝影膠卷的公司,面臨數碼照相技術的絞殺,富士公司和柯達公司就是一好一壞兩個轉型。富士依托化學制劑方面的基礎,轉型做化妝品保健品,如今又是行業內的一個巨頭了。而柯達選擇向印刷出版業轉向,偏偏這也是個被電子信息產業擠兌的夕陽產業,於是柯達轉型走的舉步為艱,最終在世界經濟危機中被一網打盡。香港的問題就是,如何做富士,而非柯達? 轉型成功的關鍵,是要尋找可以做大的朝陽產業,而且要是本地有條件發展的產業。那麼香港的朝陽產業該是怎樣的產業? 首先說,所有低端產業都沒戲。一言以蔽之就是一個李嘉誠發家了,卻堵死了下一個李嘉誠的路子。 李老板是當年是做塑料插花生意的,這是一個典型的勞動密集型輕工業,各國產業升級路上的第一台階。但是發家以後的李大富翁搞起了房地產,操縱香港的土地價格一路飛升。居高不下的地價對工農業發展是致命的,沒有幾個企業的利潤率能夠應付如此高漲的用地成本。所以,除了少數小而精的高科技工業,大部分工農業企業都早早關門大吉了。當然,工農業萎縮的另一個原因是自然的產業升級規律:香港有錢了,平均工資高了,需要維持低薪才能盈利的低端產業就自然完蛋了。簡而言之,產業升級是單行線,沒有回頭路可走。這兩個原因限定了香港未來的出路,只能在第三產業裡找,並且只能是對人力成本和土地成本不敏感的行業。 第二個因素是,必須是不易搬家的行業。今天的大陸顯而易見是個比香港更遼闊更活躍的市場,如果一個產業能夠輕易搬家,那麼直接舉家遷往大陸就是了,何必留在香港?一個很好的例子就是香港當年紅極一時的影視娛樂業。今天的大明星們名義上是香港人,實際上一年大半時間在大陸拍戲、走穴。香港發展成什麼樣與他們何干?真正香港本地制作的“土產”電影如今早就沒了九十年代在大陸市場一統江湖的氣勢,就是因為人脈資金都早已流向大陸,樂不思蜀了。 第三個因素是,目標產業必須能夠吸納相當可觀的勞動力數量。畢竟,香港是一個上千萬人口的城市。一項只能讓少數人暴富的產業是當不了支柱產業的。少數超級富翁和大批貧民構成的社會連穩定都談不上,何談發展?沒錯,委員說的還是房地產業。李大富翁在房地產業裡賺得盆滿缽盈,而普通香港市民住的還是鳥籠,連內地許多大城市的居住條件都趕不上。這樣的產業繼續畸形繁榮,對香港實在不是什麼好事。 說到這裡,有人可能已經看出問題了。上述的幾個考量因素之間是有矛盾的。比如,一個產業如果在香港吸納大量的勞動力,那它就必然背負上沉重的人力成本,導致競爭力下降。 還是前面那句話,兩難的選擇,不是要證明香港的產業轉型不可能成功,而是要說,產業轉型,無論在哪裡都是要經過痛苦的調整、犧牲,承擔相當的風險,在不同的因素間走鋼絲的。坐在家裡就能日進鬥金的好日子已經過去了。未來的道路是需要魄力,需要犧牲,才有回報的。當然,以香港之前的有利條件,只要願意下真功夫,能找的出路自然還是很多的。比如,旅游業就是一個可選擇的目標產業。香港畢竟是一個比出境游要廉價方便的旅游目的地,旅游業也是少有的符合上述幾個條件的產業之一。 而香港人真正的問題在於,大多數人對於發展模式的轉變還沒有意識,沒有這個心理准備。從很多角度來看,不少香港人的心態甚至可以稱得上“不知死活”。 從前兩年開始,我們越來越多的見到香港市民同內地游客之間發生衝突的新聞。隨便在網絡上搜索一下就能看到諸如以下的消息,如:《香港人將內地赴港游客稱為“蝗蟲”》、《香港導游辱罵內地游客》。 很有意思。旅游業是香港這幾年少有的景氣行業,可以說代表了香港產業轉型的希望。可是屢屢爆出的負面新聞讓人覺得,香港不過是一個和內地許多劣質旅游開發區類似的地方。如此任性對待本地的旅游行業信譽,這是一種什麼心態呢? 再就是最近的奶粉問題。新聞很多了,這裡不再附送相關鏈接。內地人到香港大批量采購奶粉,許多商店貨架為之一空。香港市民、香港輿論的反響不是“商機難得,擴大進貨”,而是“內地人搶了我們的奶粉”。作為一個以轉口貿易起家,以自由貿易為榮的商業城市,竟然鬧到要動用行政和法律手段阻止客戶購物……這讓人想起了鴉片戰爭前的清朝:獲悉外國商人大批采購瓷器絲綢、市面上貨源緊張的消息,清政府的反應不是擴大生產,而是禁止商品出口。當年的清朝沒有受過資本主義洗禮,尚屬情有可原。可今天的香港呢? 上述事實足以說明,大多數香港人不知道香港發達的原因。他們表面上是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傑出代表,骨子裡還是盯著眼前一畝三分地的小農心態。他們口裡以貿易中心為榮,實際上卻不知道(或者不關心)這貿易服務於哪個市場哪個客戶。 他們不理解香港的崛起是依托大陸市場的結果。所以,他們是在迷茫中稀裡糊塗的發展起來的。今天的他們又在迷茫中稀裡糊塗的停滯不前。那麼當然可以預測,他們也將在迷茫中稀裡糊塗的衰落下去。 當然,許多香港人不會承認這一點,他們更喜歡將今天的停滯歸罪於特區政府。聲稱香港之所以搞成今天的樣子,就是因為特區政府比港英政府的水平差。 這是很荒唐的。特區政府事實上和港英政府並無區別,都是“代理人政府”。 回歸前的港英政府是個確鑿無疑的殖民地政府,沒有決策權,只有執行權。做決策是英國政府的事情,港英政府只考慮如何執行英國政府的決策。在香港回歸的時候,為了最大限度的保持香港社會的穩定,中國政府承諾,香港現有政治制度五十年不變。這意味著,香港特區政府和港英政府一樣,仍然延續一個殖民地的代理人政府。 基於各方面因素考慮,中國政府從未大幅調整香港特區政府的架構和工作模式,賦予其決策的能力。 那麼誰來替香港做決策呢?是中國政府麼?並非!我們只要回想另一句承諾就明白了:“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中國政府除了在少數基本問題上保持發言權,以此體現主權之外,在大多數具體的政策問題上並不願插手香港內部事務。 所以這就是香港特區政府的問題,它仍然是一個殖民地的代理人政府,上面卻沒有了宗主國。它無條件保留了英國人留下的施政綱領,卻沒有能力根據經濟形勢變動予以調整,就像一輛卸掉了方向盤的汽車。所以自然是磕磕碰碰,越走越艱難。 要理解香港特區政府的這一缺陷,我們可以考察一下08年美國金融危機時美國政府的反應,對比98年香港金融危機時香港政府的反應。 2008年華爾街搞出危機的時候,美國政府毫不猶豫拋棄了之前一直高調宣傳的“政府不干預市場”的口號。為了避免通貨緊縮風險和全面的經濟崩潰,美國政府立刻插手干預市場。反正干預市場也罷,不干預市場也罷,都是政策選擇而已。對於美國政府,這不過是一張紙上寫什麼字的事兒。現在改幾個字也沒什麼,毫無心理壓力。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國際政經分析 | Tagged | 1 Comment

底特律破產對香港的警示

「汽車之城」美國底特律市負債超過180億美元,已正式申請破產保護,成為美國迄今為止申請破產保護的最大城市。底特律破產的原因,一是產業衰落,收入大減;二是福利開支居高不下,最終陷入資不抵債的困局。底特律破產警示香港,必須謀劃產業發展,提升經濟競爭力,同時適當控制開支,避免福利膨脹,以保持社會持續發展的活力。 底特律長期以來把汽車工業作為發展的最重要支柱,8成經濟依賴汽車及相關產業,稅收也隨汽車業榮衰劇烈波動。由上世紀70年代開始,美國的汽車業走「下坡路」,不再成為引領美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產業,被電腦、互聯網和現代通訊技術取而代之,同時在日本、韓國等新興汽車強國的激烈競爭下,市場佔有額不斷萎縮。汽車業不景,底特律財政收入大減,財政窘局日益明顯。 底特律為就業者提供可觀的退休金和醫療保險,令底特律一度成為工薪階層天堂,但也逐漸變成沉重包袱。汽車業風光不再,失業率上升,稅收減少,但因人口老化,福利開支卻不斷增加。政府為維持運轉,只能債台高築。社會生產力不足、財政包袱沉重、稅源枯竭,底特律最終資不抵債,淪落到需要申請破產保護的地步。 本港主要依賴金融、地產業,又奉行簡單低稅制,稅基狹窄,一旦兩大支柱產業受外圍因素影響大起大落,本港財政穩健就大受影響。亞洲金融危機、2008年的金融海嘯都對本港金融、地產業造成猛烈衝擊,令到政府庫房銳減。同時,本港公共醫療、社會福利開支有增無減,特別是人口老化加速的趨勢下,福利開支必然越來越龐大。如果政府財政收入不斷減少,而開支又難以削減,難免有坐吃山崩的一天。 本港要避免重蹈底特律的覆轍,一方面必須把握機遇搞好經濟,下大力氣鞏固、提升現有產業的競爭優勢;另一方面,還要加快更新產業鏈,打造新的增長點,為經濟增長注入新的活力。本港目前財政穩健,擁有巨額的財政儲備和財政盈餘,應該以高度的危機感,善用資源,促進經濟健康發展,保持香港的長盛不衰。

Posted in 國際政經分析 | Tagged |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