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週刊:港式本位思維的盲點

港式本位思維的盲點

譚衛兒,香港英文《南華早報》副總編輯。

二零零三年,非典型肺炎(SARS)肆虐下的香港,百業蕭條,越發顯得那年的冬天特別冷。疫情受控後不久的一個冬日,時任行政會議召集人梁振英受當時的特首董建華之託,即日來回北京一趟,面見當時港澳事務的一位負責人,為落實特區政府提出的開放中國大陸遊客自由行作最後準備。

這是梁振英二零一二年競選特首時,曾多次講過的一個故事﹕那天,搭乘早機前往北京的梁振英一下機,便直奔市中心開會,因為他必須盡快落實,以便坐當晚班機回港,好讓董建華就自由行的最後細節拍板——他說,當時一進入會議室,那位負責人劈頭給了他一個問題﹕「你們可要想好了,這道門一旦打開便很難關上,日後若是很多內地遊客去香港,你們要考慮香港在治安、設施等方面的承受能力!」梁振英當時的回答是﹕「我對香港的法治、對香港的紀律部隊有信心。」

十二年過去,透過這道打開了的門,香港大街小巷到處可見中國大陸遊客的身影,甚至可說是太多了。今天若問已當了特首的梁振英同樣問題,他應還是會對香港的執法者有信心,他當然也明白,當年北京的警告「門一旦打開是很難關上的」不但一語中的,更是香港如今要求大陸收緊自由行卻至今不得要領的關鍵所在。

剛結束的人大政協兩會,自由行、反水貨客等儼然成了熱門話題,但說來說去,北京有關部門並沒有對今後自由行的發展、特別是深圳居民「一簽多行」應否收緊這一連串香港社會期望能有新措施等問題有更多新說法,得到的只是官腔式的「中央會加快研究」、「會考慮香港的承受能力」這些既沒有具體承諾、也沒有拒絕的模糊答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人大閉幕後的記者會上,也沒有觸及相關話題。特首梁振英三月初上京列席兩會之前,曾表示會與有關部門討論「一簽多行」,結果在京數天到了臨返港時則表明,任何相關政策的改變,「必須得到內地有關方面的同意」。

自由行及「一簽多行」無疑在香港引發了許多社會和政治爭議。可惜現時香港社會,包括一些港區人大代表及政協委員,大都只從香港本位思維出發,很少或無意認真探討中國大陸受到的種種衝擊。如此缺乏易地而處的思考方式,怎能有效解決陸港矛盾?

自由行不是北京強加給香港的,「一簽多行」也是香港當年主動要求的,如今香港自己吃不消便要求北京收緊,人大常委范徐麗泰形容這為「有事鍾無艷」不無自嘲。但卻有港區人大代表理直氣壯向北京提議﹕減少深圳居民的「一簽多行」,但請中國大陸開放多些北方城市自由行,以令香港有多些「過夜客」,少些即日來回的短途客包括其中的水貨客。從香港的本位角度出發,這可真是「絕世好計」!只不知提出及支持這種建議的人有沒有想過,這種「便宜全讓你佔了」的好計,從「飲水思源」的角度看,會換來中國大陸怎樣的想法及回應?

那麼,中國大陸的想法是怎樣的呢?這裏可以有兩層意思﹕一是中國大陸相關政府部門;二是中國大陸普通民眾。香港特區政府要考慮市民感受——當然香港市民中也有不同意見﹕受水貨問題滋擾的居民與從事零售業的人士的想法便截然不同;那從另一角度看,中國大陸政府也可以同樣理直氣壯告知港方,他們也有責任照顧當地民情,照顧中國大陸居民對高質量安全食品及日用品的需求。當不少香港人、甚至香港的法官,視中國大陸民眾追求安全食品為「國恥」,這種批評食品安全的「政治正確」背後,難道不是反映香港的某種自大嗎?香港人難道就從來不到外國購買質量更好的東西嗎?所以,當中國大陸民眾對香港種種反水貨、反遊客的言行強烈反彈時,中國大陸政府又豈會不以之作為與香港討價還價的籌碼?哪個政府願意被民眾視為「吃裏扒外」?特區政府不想,中國大陸有關部門又怎願意背上罵名?

至於香港少數人以邀進手法示威,粗暴對待遊客及途人,社會必須予以譴責,一旦犯法便應以法律制裁。但這些行徑並不代表大部分香港人;特區政府、包括香港的政治人物,不能被這些激進示威及其引發的噪音牽著鼻子走,更不應凡事從港式本位思維出發。當陸港人民交往增加,社會、文化、經濟乃至政治衝擊頻生在所難免,對自由行政策重新評估及修訂事在必行,只是每走一步都必須深思熟慮,因為香港不再是中國大陸唯一要考慮的因素,中國大陸民情亦至關重要,喜歡與否,這是香港社會應看清楚的現實。■

港式本位思維的盲點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國民教育系列 and tagged . Bookmark the permalink.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