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反思:港退縮人徬徨屈「蝗蟲」為鬥氣

呂大樂:「港人」標準很高很陌生 藉排斥內地人宣洩情緒

香港人,這個名詞是怎樣的含義?不止一位學者說過,香港向來都在吸納來自不同地方的新血,處處可聽到不同的語言,好幾代都活在香港的,其實只佔很少一部分。然而,近年部分港人排斥內地人的情緒有增無減,港生與內地生的罵戰亦屢見不鮮。香港大學社會學系系主任、《港漂十味》主編呂大樂坦言,一些人口中所謂「香港人」的標準很高很陌生,而這種排斥內地人的情緒,也只是一時意氣,「近年香港退縮多於進取,很多人很徬徨,只是沒有人願意提出,所以需要某個渠道來表達情緒」。

以往有數十年,只要來到香港生活的就是本地人。而現在內地人來港,拿綜援的,被指是搶資源;消費購物的,被指是搶資源;求學、研究、就業的,也被指是搶資源,好像怎樣也只能有「港漂」的身份。呂大樂表示︰「『香港人』這個概念,對我而言很陌生,我想對很多香港人來說都很陌生,要成為『香港人』有很高要求,你達不到這個標準,就不是香港人,但我想大部分『香港人』自己也做不到。」其中一樣顯而易見的,就是語言,這亦是外地人要融入本地的決定性因素,「本地人大多數自己說話都有懶音,但他們不認為自己有問題,外地人說得不純正就有問題」。

內地生「佔校」? 實港生「半撤退」

近年一些港生反內地生「佔領校園」,但呂大樂認為,事實是部分港生已處於「半撤退」狀態,「以前的大學生會視大學為生活中心,有事沒事都在學校裡;現在多數的香港學生則想著如何多製造一兩天Day Off(假期)」,所以本地學生在校園的身影變少,反而是講普通話的內地學生居多,「內地生來港求學比較主動是人之常情,正如香港學生到了外國也會這樣」。

呂大樂認為,部分港人稱內地人為「蝗蟲」,是意氣的想法,「這是很多問題構成的,首先是香港是自由市場,政府不主導;二是香港未細心去想和內地的關係應該如何」。他表示,以前收內地生沒人覺不妥,「因為以前我們超越內地,我們是去『扶持』她,內地生來港讀甚麼,對未來國家都有幫助,而且當時沒有資源問題」。

內地尖子可成「資源」補港不足

但現在資源有限,港生看到的是內地生GPA3.9,獎學金都走向他們,香港青年的感受,很可能是源於自己的壓力,「近年香港退縮多於進取,很多人很徬徨,只是沒有人願意提出,所以需要某個渠道來表達情緒」。

「其實大家要想,我們想不想他們留下來?我們缺甚麼類型的人才?是否要所有門都打開?我們是否希望對國家造成影響力?又是哪方面的影響力?」在呂大樂看來,其實內地尖子絕對可以轉換成香港的「資源」,補本地的不足,但前提是,我們又是否有這樣的願景與方向?

蘋果勾結高登廢青煽動仇內歪風

本土所謂大學生之學聯廢青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國民教育系列, 社民暴徒高登廢青 and tagged , . Bookmark the permalink.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