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文章轉載:生果報批評地震錯誤連連

<賤果日報>為求達到其主子的政治目的,天災發生第一時間就是想盡方法造假新聞去抹黑中國國內的一切一切。呢間傳媒機構上下員工為求「做好牠們份工」早已去到喪心病狂之地步!

生果報批評地震錯誤連連

每日批判閱讀東方蘋果兩報 ( 2013-04-24 ) 今天生果報以〈善心化為豆腐渣 學校變危樓〉為題及以「港人鈔票奇幻變膠,強國豆腐渣工程開創新一頁。」開首,繼續批評內地利用港府捐助地震災民的捐款建造「豆腐渣」學校。

「《蘋果》記者直擊五年前汶川地震後由本港資助逾3,000萬元重建的學校,驚見校舍牆壁由發泡膠和空心磚撐起;香港工程師指發泡膠和空心磚根本不能用於結構部份。」首先,地震震級與地震烈度是不同的概念。據香港天文台指:「地震的震級是用作表示由震源釋放出來的能量,通常以黎克特地震震級來表示。某地點的地震烈度是指地震引致該地點地殼運動的猛烈程度。烈度是由震動對個人、傢具、房屋、地質結構等所產生的影響來斷定。」樓宇的設計只能夠抵擋地震烈度,而非震級。即使同一地震震級,對於不同的地區,都可以有不同的地震烈度。換言之,同一地震震級對於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程度的破壞。故即使此次雅安地震未達黎克特地震震級的八級,對於此地的地震烈度仍可很高,破壞可以很大!

第二,所謂抗震能力是代表強震不倒,而非強震不損!這一點就連香港和內地媒體都有所誤會或故意錯誤解釋。中國的建築設計要求是:小震不壞 中震可修 強震不倒。而此制度在經歷汶川大地震後,似乎得到一個很大程度的落實,因為對比上次的汶川大地震的傷亡數字是大幅下降,證明此制度是有一定程度的收效。

第三,生果日報指出「驚見校舍牆壁由發泡膠和空心磚撐起;香港工程師指發泡膠和空心磚根本不能用於結構部份」,就再次證明生果日報的幼稚和無知!特意使用空心磚建屋及在此內放置發泡膠是當地建屋的一個獨特方法,而此做法的用處是為了避免屋的磚塊因潮濕而發霉,而非作為屋的結構部份。由於四川盆地四季均處於相對潮濕的天氣,因此這做法是被當地的居民廣泛地採用。

汶川震後重建的房子是不是豆腐渣?

在四川省相距不遠的範圍內,5年後再次發生了強烈地震,不少百姓兩次都面臨生死考驗,不禁令人感嘆命運的多舛。同樣經受考驗的還有當地的建築。

考驗的結果不令人樂觀——據寶興縣長馬軍介紹,「房屋幾乎全部受損,包括汶川地震後重建的建築。」(國際在線)

一語激起千重浪,網友紛紛質疑:老房子垮了也就罷了,連震後重建的大樓居然也沒抗住,會不會又是豆腐渣?

網友的質疑是有理由的,但且慢下結論,先瞭解點背景。

汶川地震後,我國建築抗震設計規範做了較大修改,汲取了地震經驗,並調整了陝、甘、川等涉災地區的抗震設防標準,其中寶興縣提高為8度,廬山縣和天全縣仍為7度,但調整了設計地震分組,設計要求有所提高。同時,醫院、學校等人員密集建築在此基礎上再提高一度,即達到9度和8度抗震。

這也就是當地群眾口中「8級抗震、9度設防」等俗稱說法的由來。那麼既然設計標準都提高了,新建築為何還扛不住7級地震呢?

震級和烈度是兩個概念,震級是一個總體評價標準,烈度指的是具體地點的地面實際震動強度。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但各地的烈度可能不同。建築抗震設防標準指的是烈度。本次地震震級為7級,震中蘆山的烈度為9度,寶興和天全為8到9度之間。

也就是說,對於一般非重要建築,實際地震烈度均超出了當地設防標準;但對於8度區寶興,新建醫院和學校等重要建築設防標準應為9度,經受的是恰好等於或略低於設計標準的烈度考驗。

那麼建築應該如何表現才算是達標呢?

規範中抗震設防的目標,簡言之就是:「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小震就是低於設防烈度標準的地震,建築主體結構應不受損壞,或不需修理可繼續使用;中震就是等於設防標準的地震,允許發生損壞,但經一般性修理仍可繼續使用;大震就是高於設防標準的罕見地震,要求不致倒塌或發生危機生命的嚴重破壞。——這一目標是新老規範中都一致的。

當然「大震不倒」不是無限度的,汶川地震震中烈度高達11度,大地開裂,再結實的建築也難抗住。但對於本次最高為9度的地震,是完全有理由堅持「不倒」標準的。

這樣結論就很清楚了:只要是有抗震設防的較新建築,哪怕是執行舊規範,都不應發生整體性倒塌;而8度區寶興的醫院學校等震後新建的重要建築,還不應成為無法修理的危房。否則就是不達標。

根據前方目擊者的反饋,發生整體性倒塌的多為老房、自建房,這些房子或者沒有抗震設計,或者處於監管之外,公眾也就不做更多要求了。但假如較新公共建築嚴重損壞,甚至汶川震後重建的房子也受損,就值得高度關注,重點是受損到什麼程度,有沒有壓死人,是否成為不可修復的危房。

好消息是目前尚未聽到整體性垮塌的醫院和學校,這說明新的抗震標準起了作用,它們本來就應該成為災害中的方舟;壞消息是網傳一些學校「受損嚴重、成為危房」——果真如此的話,至少在寶興,這是不應該的。

但非專業目擊者的觀感可能和實際受損程度有誤差,非承重牆裂縫甚至局部垮塌,只要主體結構不壞,雖然看上去可怕,但都是可以修的。新建建築一般為框架結構,能否修復主要看柱子、剪力牆等承重體系,需要專業人士實地檢測後才能確定。

假如三地有任何一所新建的學校整體垮了,那麼基本可以斷定是豆腐渣,好在目前還未聽到這樣的消息;其餘所有受損的建築,則應進行逐個的排查鑑定,逐一確認它們是否達到了應有的質量標準。鑑定結果和統計數據要向社會公開,杜絕不明不白的拆除和掩蓋,如果因此而引發謠言,無疑是管理者的責任。

這次的地震烈度恰好處於設防標準的上下,無疑也是對抗震規範實際成效最好的檢驗,蒐集的經驗數據非常有利於規範的進一步完善。

一樣的地震,畢竟還是有不同的表現,就新建築來說,有的幾乎毫髮無損,比如蘆山縣人民醫院,連玻璃都沒碎,在震後立即發揮了搶救傷員的作用,被稱為「樓堅強」。而蘆山縣隆興中心校發生多處牆體坍塌,學生們已經撤出教學樓,轉至帳篷去上課,未經專家鑑定和修復尚不能使用。兩者的抗震標準是一樣的。也許它們都沒塌,都達到了最低標準,但是如何能夠表現的更好,值得進一步對比和總結。

在日本,學校被稱為「第一避難所」,震後往往用來安置災民,而不是學生們先成了災民。儘管在汶川震後,我們學校建築的抗震標準也得到了全面提高,但是否不折不扣的落在了實處,還有待詳細調查,希望奔赴現場的專家盡快給出負責任的答案。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無恥傳媒事件簿, 生果黑金港奸所 and tagged , . Bookmark the permalink.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